如今,茶叶已然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催化剂。
每天下午5点多,卢峰茶业公司的面包车都会准时开到张子林家门口收茶青。几年来的茶忙季,几乎每天不缺席。
不用扛着数十斤的茶青,步行近20分钟到茶厂,这对于年近七旬的张子林来说是一种解脱。
“受疫情影响,各地茶青都不好卖。老卢家的茶厂不但没有停工,还到我们茶农家收茶青,更没有压价。”张子林口中的老卢,名叫卢伯美,是卢峰茶业公司党支部书记。2016年以来,卢伯美靠着自家经营茶厂及千亩茶园,不遗余力帮扶不少村民脱贫致富。
兜底保价收购
村民茶青有销路
6月29日,记者来到永泰县同安镇的卢峰茶业公司,只见67岁的张子林忙着将茶青抖开,为发酵做准备。卢伯美站在一旁,与他聊着家常,不时传出笑声。
张子林家住岚口村,与儿子常年住在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破旧砖房里。缺乏资金和技术,无力发展生产,他家于2014年底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。2016年初,在同安镇干部的帮助下,包括张子林在内,全镇近半数贫困户被介绍到卢峰茶业公司务工。
同安镇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张仁江告诉记者,那几年,适逢同安镇的茶厂转型,有50多家茶厂陆续倒闭。不少小贩借机压价,低价收购茶农的茶青。在这种情况下,卢伯美还是接纳了这些贫困户。
张子林补充说,近年来,他在自家茶园和李果园忙完后,还能利用空余时间去卢峰茶业公司上班。每个月想上几天班,全凭自己决定,主要负责一些简单的、费力较轻的工种,日薪有150元。此外,公司还以兜底保价的方式收购他们卖不出去的茶青。
由此,当地很多没有本钱的茶农壮起胆子去挣钱。2016年底,张子林家年收入至少4万元,实现脱贫摘帽。今年初,通过同安镇政府申请的一笔专项资金,他还翻新了旧房。
“老卢跟我说,只要我身体健康,想干几年都行,他会继续雇我。”张子林说。
7个月采茶季
可以收入2万元
年轻时的卢伯美曾在上海创业,1996年返乡创办卢峰茶业公司,2004年成为占柄村委会主任。
担任村委会主任期间,卢伯美为了发动村民募集修路资金,不仅挨家挨户做工作,还自费前往全国各地,争取在外乡贤的支持。最终,两条总长约5.6公里的村路完成拓宽硬化。
随后,他还带领村民开垦50亩荒山种植茶树,决心带大家发家致富。经过20多年努力,卢峰茶业公司位于占柄村的茶园扩大到1000多亩。
每年3月底至10月底,茶园进入采茶季,采茶所用劳动力来自占柄村及周边的西安村、红阳村等7个村的460多户村民。根据采茶熟练度的不同,每名工人每天能收入100元至200元不等。在这7个月内,每名工人的收入能达2万元左右。每年,茶园总用工量达到1万多人次。
布局“茶旅”路线
巩固脱贫成果
因为疫情,今年各地茶企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。然而,卢峰茶业公司顶着亏损近百万元的压力,坚持不停产,还继续按照疫情前的市场价收购茶农的茶青,截至目前已有5万多斤。
今年65岁的卢伯美仍在推广永泰高山绿茶的路上四处奔忙,他还在布局“茶旅”路线,以此带活乡村旅游,不断巩固精准扶贫成果。
为此,他联合同安镇的乡村创客团队,将茶业与全县全域旅游发展相融合;去年修建了环绕茶园的休闲步道,并在紧邻茶园的另一片山头建设樱花园;邀请策划公司为“茶旅”设计了茶叶采摘比赛、手工制茶、制作茶膳、制作地方特色美食等活动,并计划与爱荆庄、嵩口古镇、百漈沟等旅游景点融合,打造旅游线路,拓宽群众就业渠道,提高农产品销量。